当前位置:首页 >知识 >银行代销问题频出 未来或主打自主理财品 频出品昨日(2月13日)

银行代销问题频出 未来或主打自主理财品 频出品昨日(2月13日)

2025-05-11 19:09:06 [百科] 来源:云麓苑

  银行代销业务或将迎来新一轮变化。银行从中诚信托到吉林信托出现兑付问题,代销到近期再度曝出客户存单变保单,问题未或银行代销业务站上风口浪尖。频出品

  昨日(2月13日),主打自主有媒体称工行全面停止代销,理财多家银行也在收紧。银行对此,代销工行相关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问题未或并未听说此事。频出品

  不可否认的主打自主是,近年银行代销产品问题频出,理财作为人们心中最信得过的银行理财机构,银行在代销业务上正面临新一轮转型。代销某银行理财师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问题未或在银行自有产品种类不断丰富的同时,代销产品规模已经在缩减。

  代销业务问题很多/

  日前,银率网发布的2013年度报告显示,有72%的受访者表示,年内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时,均遭到不同程度的销售误导,其中,将保险产品当银行理财产品或储蓄销售的现象最为普遍,占比达32.66%;将基金产品作为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的误导行为占比为26.61%。

  上述银行理财师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银行理财产品种类还比较匮乏之初,银行通过代销信托、保险、基金等理财产品弥补自身不足。近两年,随着银行自有理财产品不断推出以及代销产品日益暴露一些问题,银行在代销业务上已有所收紧,特别是一些中小银行更是收缩该项业务规模,倾向销售自己的产品。

  某信托公司人士此前也向记者透露,大多数银行在代销信托产品审核过程较以前严格了,主要原因也是之前代销产品出现问题,影响了银行的声誉。

  “其实,还是有很多银行员工倾向于销售银行代销产品,因为银行代销产品给出的提成很高,一般都在1%以上”,上述理财师直言,“就我个人而言,我很少向客户推荐代销产品,如果客户通过我购买了代销产品,虽然一次性可以拿到一些佣金,但高出银行收益的代销产品,也会将吸引客户不断追求高收益产品。如果某一天银行没有那些高收益的代销产品了,客户也会通过其他渠道购买,这样我的客户也会逐渐流失。”

  某资产管理研究院研究员也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银行代销产品频出问题的关键还是盈利模式。银行代销产品,必然是哪种产品利润高,就代销哪种产品。利益驱动下就很可能出现宣传不规范,投诉处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代销产品需加强风险揭示/

  其实,针对银行代销业务现状,监管部门也多次发文规范银行理财。2012年初,银监会要求银行规范投资期限及对象;2012年底至2013年年初,银监会再次发文,不仅要求银行自查代销、误导行为,还下令整顿银行“飞单”等违规现象。

  然而代销产品的问题并未就此打住,是否应该将银行自有理财产品与代销产品完全分开,设立独立代销窗口呢?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郭田勇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目前银行自有产品都没有独立的窗口,从人力成本来考虑没有必要,但银行应加强风险提示。“银行该业务未来的趋势肯定以自主性产品为主,代销产品为辅。”

  他同时表示,现在代销主要是因为信托等产品相对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更高,银行有一些高端客户需要配超高收益的产品。从理论上来讲,由于银行风控能力比较强,银行自主研发的产品风险度比代销产品的风险会小一些。

  上述资产管理研究院研究员表示,代销和直销是否分开,目前来看作用不大。好多投资者被误导,是因为以为产品背后都有银行的信用做背书。避免银行代销出现问题需要买者自负、卖者有责,银行要宣传适当,进行必要的风险提示。就目前银行的盈利考核模式来看,比较难实施。

  东方证券银行业分析师金麟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作为金融中介,银行具有较强的渠道资源能力,代销产品非常正常,海外银行业也有大量的银行代销业务,但需要银行提供给客户足够的风险揭示。

  上述银行理财师表示,未来银行代销业务会越来越少。随着混业经营临近。

  全金融牌照的金融集团出现后,就无所谓代销了。现在出现问题大家都是相互推责,全金融牌照后,在封闭的链条中就都要承担责任。

  (实习生崔天醍对本文亦有贡献)

标签:每日经济新|行理财产品|理财师责任编辑:杜思思 杜思思

(责任编辑:休闲)

    推荐文章
    • 理性看待银行利润增速下滑

      理性看待银行利润增速下滑当前,商业银行利润增速下滑引发了诸多争议。上半年,商业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长2.6%,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4.5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商业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长1.3%,增速同比下降6.1个百分点,净息差同比下 ...[详细]
    • 两市高开低走 创业板指跌1.26%

      两市高开低走 创业板指跌1.26%e公司讯,今日两市大幅高开,随后一路震荡走低,涨幅持续收窄。午后,中国石化直线下挫,三大股指相继下跌翻绿。截至收盘,沪指跌0.61%,深证成指跌1.02%,创业板指跌1.26%。盘面上,5G概念涨幅居 ...[详细]
    • 沪指涨0.44%红盘收官 全年跌逾24%

      沪指涨0.44%红盘收官 全年跌逾24%三大指数午后继续盘整,汽车、白酒、5G走强,两市近30只个股涨停,截至收盘,沪指报2493.90点,涨0.44%,成交额1060亿。深成指报7239.79点,涨0.34%,成交额1338亿。创业板报1 ...[详细]
    • 2019年沪深两市解禁市值2.67万亿 清仓式减持引监管关注

      2019年沪深两市解禁市值2.67万亿 清仓式减持引监管关注近一段时间以来,随着A股各大指数的持续下行,二级市场层面的减持却有愈演愈烈之势,甚至频频出现了创投股东“清仓式减持”的情形,正在引发监管部门的关注。1月4日,双杰电气公告称,近日收到董事陆金学、李涛、 ...[详细]
    • 宿松县老年大学举行2023年“老有所学”成果展演 宿松新闻网

      宿松县老年大学举行2023年“老有所学”成果展演 宿松新闻网宿松融媒讯 1月12日,县老年大学举行2023年“老有所学”成果展演,展示老年学员“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银龄风采和老年大学阶段性教学成果。展演活动在大合唱《金色的年华》中拉开序幕,伴随着欢 ...[详细]
    • A股涨2.57% 两市个股迎来久违普涨

      A股涨2.57% 两市个股迎来久违普涨重磅利好消息接踵而来,A股今日全线大涨,随后三大股指维持高位震荡。周末G20峰会靴子落地,中美贸易摩擦暂缓,叠加股指期货调整及商业银行理财政策发布,市场情绪反映强烈,盘初市场成交活跃,成交量整体出现明 ...[详细]
    • 支付机构新一轮竞争大幕拉开:支付还能+什么?

      支付机构新一轮竞争大幕拉开:支付还能+什么?“无感支付”、“扫码购”、“扫脸支付”、“智慧菜单”、“猜你喜欢”等一系列新的体验开始切入移动支付端。在其背后,不仅仅是新的科技手段的应用,更有支付切入带来的智慧消费全链条的重塑。业内指出,支付正在逐 ...[详细]
    • 科创板来了!七大亮点值得关注

      科创板来了!七大亮点值得关注新华社北京1月30日电 科创板来了!七大亮点值得关注中国资本市场1月30日迎来了科创板和注册制试点改革方案。证监会当日发布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实施意见,上交所配套业务规则随即开始公 ...[详细]
    • 2023年全国老年健康宣传周将启动

      2023年全国老年健康宣传周将启动中国消费者报北京讯记者孙燕明)记者日前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获悉, 7月24日至30日,国家卫健委、国家体育总局和国家中医药局将以“科学健身 助力老年健康”为主题,联合开展2023年全国老年健康宣传周活 ...[详细]
    • 支付机构新一轮竞争大幕拉开:支付还能+什么?

      支付机构新一轮竞争大幕拉开:支付还能+什么?“无感支付”、“扫码购”、“扫脸支付”、“智慧菜单”、“猜你喜欢”等一系列新的体验开始切入移动支付端。在其背后,不仅仅是新的科技手段的应用,更有支付切入带来的智慧消费全链条的重塑。业内指出,支付正在逐 ...[详细]
    热点阅读